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前途光明
发布日期:2015-07-29浏览:1758
中投公司在成立短短的几个月中,连续展开了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的活动,12月19日宣布以50亿美金投资入股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开创中国企业在国外进行金融投资的先河。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机构和个人对此都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成为中国金融史上里程碑式的举动。
从国家管理部门和金融专家的眼中来看,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是非常值得欣赏的事情,普遍的对此予以正面评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投资公司的目标应该是获得投资回报。
而著名的高盛公司亚洲区总经理胡祖六博士则认为:中国投资公司应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资产组合,如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只有将资产进行有效的投资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专家既给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的行为做了肯定,也直接明确了一点:中国本土的机构应该在资产增值的过程中,更加运用商业化的手段,在有一定风险承担的前提下,尽量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资本效应的最大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前途光明。
第一:这是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历来实行的是保守的人民币金融政策,在07年陆续的进行了改革,中国目前正在向积极的金融政策方面靠近,以接近国际惯例。在中国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对美元浮动汇率、将施行银根紧缩、持续加息等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在金融控制方面具有了多种手段和具有了更强大的能力。这是中国在一定的外汇储备基础上,对资金流转率加强所产生的信心。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以前,中国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对于金融体系的管理和控制还没有充足的信心,而随着投资国外金融机构,使自己的资金进入到市场层面,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专业性增加,是政策调整的巨大胜利。而在对国外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的第一步顺利产生,中国未来持续的向国外各类机构进行投资以进行更全面的国家金融资本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理财角度说,固定收益的投资价值小于非固定收益的投资价值
就和现在社会上针对个人有多种理财模式一样,国家资本也需要理财,且理财模式也需要从单一的债券等向风险可控的高价值投资模式优化,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国外,资本投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层面,从个人的投资,到企业的投资,到国家的投资,在高度市场化的格局下,只要经济发展顺利,大资本投资就能获得稳定的高额回报,而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企业和政府还处于较为保守的状态。从中投公司投资大摩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向国际惯例靠近的同时,也在加强国际资本市场的介入能力,也将对未来市场运作后有投资机会的金融行业进行介入,从而进入到全球资本的领域,使投资有更多的回报,为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多的收益。进行具有风险概念的投资,将使收益大幅度的增加。而中国企业敢于投资具有风险的项目,说明中国企业的资本量和专业意识均有所提升,已经足够抗衡一定规模的风险。从理财角度说明,中国企业的模式有了优化。
第三:多方持股是未来资本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度国有化历程后,中国政府逐步放开了对企业属性的控制,鼓励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同时存在和发展。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举动。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资本的效益分割,实现对企业的持股,既能从大局上协助某些优质企业持续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分割与统一的效应。在多方面资本的介入下,大型的资本集团才能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未来,中国企业进一步持有外国金融企业的股份和进一步增加股份所占比例,将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国随着金融行业向国际的逐步开放,中国部分金融资本企业被国际金融机构所介入也是必然的行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必然会在资本市场上实现相互渗透和参股,使包括中国本土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及金融机构,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发展。中国企业向国外金融市场注入资本,既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金融资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世界大格局,决定了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金融机构,成为受企业关注和欢迎的重要行为。
从国家政策的开放,到理财专业性的增加,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背景,各层面的举动都证明:中国企业投资外国金融机构是正确的一个举措,是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举动,是一个具有光明前途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投公司投资大摩事件里,我们看到了中国金融国际化的第一步,也看到了中国对于加强本土金融控制与投资能力的加强,中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继续加入到对国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中,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和金融的国际融合性,而只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与长线投资的理念,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金融机构并获得良好收益,是我们一定能看到的。